听说原来的广和粽子小作坊建成了儋州目前最大的粽子加工厂,在一个初夏上午,我走访了新开张的粽子加工厂。
在厂办公室客厅里,厂长田传明先生为我们沏好了他从广东茂名老家带来的好茶。田厂长旁坐着一位长者,似曾相识,但一时又想不起来。他似乎明白我的心事,便主动地说:“老镇长,我是 20多年前到那大办煤气经销的老田呀!”原来,我们都是老相识呀,只不过是岁月改变了彼此的模样。老田告诉我,他年事已高,企业的事都交给儿子田传明了。
我问老田为何干起做粽子这行当,他不假思索地说,儋州粽子是海南名粽,它与我们家结下不解之缘。原来,上世纪九十年代初,他从那大带了20个粽子回茂名老家,当天的晚饭,家里来了好几位亲戚朋友,吃饭时他拿出5个粽让大家尝尝,客人吃后都问还有没有,老田只好把剩下的15个全部端上,结果也都吃光了。大家对儋州粽赞不绝口。从此以后,老田每次回家都带着儋州粽。儋州粽子很快在他的家乡出了名。
传明接过老爸的话说,自从10年前来到那大后认识了许多儋州的朋友,觉得儋州粽子的文化底蕴太深了,真是不到儋州不知粽子美,不吃儋州粽子不知诗意浓!经过对市场的调查之后,他决定把“儋州粽”这张名片做精做美,开始了小作坊模式小批量生产儋州粽子。“想不到第一批生产出来的粽子就被客商抢购一空!”田传明讲述了当时的感受,显得很兴奋。
粽子加工车间是我们要看的重点,尤其是腌制室更是重中之重。按理说,这是企业的“保密局”,一般情况下是不能参观的,但我们还是享受了特殊的待遇。腌制室大门一打开,一股浓郁的食品芳香弥漫着整个房间。在制作车间里,十几位统一着装的青年男女员工,有的切肉,有的选蛋黄,有的在包粽子。田传明说,工人们正在制作的3000个粽子,是刚接到的广东客户的订单。约10天后就是包粽子高峰期,那时工人要增加到4倍,熟练工一天包出的粽子可达600至800个。
蒸煮车间里,十口特制的钢锅一字型摆开,熬粽子的燃料全部是木柴。我问传明,现在有高压锅、煤气等先进的蒸煮技术,为何还要用木柴熬粽子?田厂长说,熬粽子是一项非常耗时的活,通常要熬10个小时左右。用木柴熬粽子,这是儋州的传统工艺,其口感要比别的燃料好得多。
蒸煮车间有15道工序,最后一道是取粽子。当特制的钢锅打开,负责产品质量的员工现场打开了一个粽子,顿时,一股特有的香气扑鼻而来,真的令人垂涎欲滴。
此时此刻,我想起了省诗词学会副秘书长羊基广先生的一首七绝:“青翠轻轻一袭衣,剥来香气解人颐。东坡昔日难停箸,极赞儋州小食奇。”儋州粽子,令人难忘!